乡村行·看振兴丨乡愁引客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琼海探索

  发布时间:2024-06-29 15:13:5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东莞市外卖-东莞市喝茶-东莞市喝茶预约。

  新华社海口3月23日电 题:乡愁引客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乡村行看兴琼海探索

  新华社记者夏天

  在海南岛的东岸,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进入琼海地界,振兴彩砖琉璃瓦的丨乡村屋随处可见,窗沿房梁的愁引村振彩绘讲述着琼海人早年“下南洋”的故事。在琼海的客文博鳌、潭门等滨海小镇,化产侨乡、业赋海洋等文化元素为乡村沉淀了南洋乡愁和南海记忆,琼海吸引众多客人前来游览,探索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行看兴

  博鳌镇莫村村委会下属的振兴留客村地处万泉河下游的水陆要冲,村里的丨乡渡口将官商文人聚集此地,因而得名“留客”,愁引村振这里也是客文早年“下南洋”的必经之地。

  侨乡故事道不完,化产莫村专设了“村史馆”。在村民们日常来往频繁的村供销社和村民茶舍,一位正在喝茶的大姐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名人故事。留客村的百余户人家曾走出1000多名华侨,他们旅居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了“船王”蔡家森、“百货之王”卢氏兄弟等代表人物。

  图为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莫村“村史馆”。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

  这些华侨们历经磨难后衣锦还乡,在留客村建家宅、修码头、办学校、铺道路。坐落于留客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家宅正是其中之一。

  来自北京的“候鸟老人”陈先生和老伴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蔡家宅里,他时不时拿出相机记录下老宅的角角落落。“宅子保存得很好,一边游览一边听蔡家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他说。

  蔡家宅第五代传人蔡仁汉告诉记者,先辈蔡家森先生当年从留客村出发,到印尼打拼成为当地华侨富商,回国后他和兄弟建造了这座宅子。蔡家宅结合了当地传统民居结构和东南亚装饰,1934年建成至今已历经90年风雨。

  位于海南省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

  如今,海南留客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留客村投资打造“美丽乡村”,公司总经理柴志仁认为,该村原有的万泉河道、古渡口、古宅就是最好的文化景观。下一步还将建设“海南下南洋文化博览馆”,推出印尼风情演出和华侨艺术展览活动。留客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侨回乡投资,年轻一代不用再为了温饱“下海漂远洋”。

  留客村毗邻万泉河,是“下南洋”的必经之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

  2023年10月,琼海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如何让历史和文化为振兴路上的乡村带来效益?博鳌镇留客村将乡愁的诗写在万泉河畔的青砖上,潭门镇排港村是把远方的海刻在泛黄的更路簿里。

  位于潭门港出海口的排港村,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海南古渔村,至今沿袭“祭兄弟公仪式”“鲤鱼灯节”等习俗,当地代代相传的“南海航道更路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海航道更路经,也被称为“更路簿”,是海南岛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笈”,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是古代琼海人发现和开发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的历史见证。

  “80后”王振忠出生在排港村的一个船长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远赴南海,并传下珍贵的更路簿。为了留下潭门渔村的南海记忆,他将家族传承的更路簿、罗盘、老地图、海捞瓷等老物件收集陈列,开设了一家更路簿博物馆并亲自担任讲解员。

  “现在更路簿虽然已不常在航行中使用,但这是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更是我们潭门人的精神寄托。”王振忠从母亲带他的背带襁褓,讲到父亲手写的更路簿,从一张“听祖父讲西沙”的老照片道尽潭门人闯海传奇。

  在潭门镇排港村更路簿博物馆,馆长王振忠正在为游客讲述潭门老渔民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

  风从海上来,渔船的汽笛声、出海的鞭炮声宛如潭门的脉搏,仍跳动不息。来自杭州的杜亚萍被潭门故事深深吸引,“从附近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过来,又走进这家更路簿博物馆,看到满墙的老照片,听到潭门老渔民的故事,不想走了。”她告诉记者,这些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乡村才有滋有味。

  今年春节期间,琼海的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8.47万人次。其中,博鳌镇的南强村、沙美村和留客村共接待2.75万名游客,潭门镇排港村接待游客2.12万人次。

  琼海市旅文局副局长侯媛媛说,借助“博鳌效应”,琼海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环绕论坛会址、环绕沙美内海、环绕龙潭岭等3个美丽乡村集群环带。注重保留乡愁风貌和古朴韵味,修旧如旧保护古村古宅古迹。南强村、沙美村等“美丽乡村会客厅”扮靓“田园外交”,留客蔡家宅、排港古渔村等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也为论坛年会添彩。

【纠错】
  • Tag:

相关文章

  • 苏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盘活集体资产 一季度帮助集体经济增收1200万元

    苏报讯记者 大秋)今年以来,苏州农发集团下属苏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不断刷新进场项目交易额,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助力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工程,全力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迎来“开门红&rdquo
    2024-06-29
  • 近三年产值复合增速超100% 吴中区助力企业建设智能机器人总部项目

    苏报讯驻吴中区记者 陈兆帅 通讯员 王洁)“我们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机器人公司,也是掌握并自主生产雷达的极少数机器人公司。公司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运用,吸引了众多海外客户
    2024-06-29
  • 推进隐患路段整改落实 党建联合体助力昆山“公路医生进乡村”

    苏报讯驻昆山记者 朱新国 周函 通讯员 於建清)为深化拓展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推动“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前日,昆山公路中心组织开展“公路医生
    2024-06-29
  • 13个科创项目角逐胥江之滨 吴中高新区科技创业大赛举行

    苏报讯驻吴中区首席记者 陆宇其)昨天,2024年度吴中高新区科技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金枫控股集团旗下创意商务中心载体举办。该场大赛是吴中高新区2024年度的首场路演大赛,旨在通过&ldquo
    2024-06-29
  • 港城一季度建安产值超4亿元

    苏报讯驻张家港记者 陈梦娇 见习记者 郭琪羽)日前,记者从张家港市交通工程建设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一季度该中心联合各参建单位,推进项目进展,狠抓质量安全,确保城区快速路建设有序、高效推进,建安产值达4.
    2024-06-29
  • 苏城各大墓园迎来祭扫高峰

    苏报讯记者 林琳)又是一年清明时,扫墓悼念寄哀思。昨天是清明节,也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苏城各大墓园迎来祭扫高峰,往来客流和车流络绎不绝。据市民政局统计显示,当天,苏州全市211个祭扫场所共计接待扫墓
    2024-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