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公里之外遥控“挖掘机”,中国如何解决世界难题

  发布时间:2024-06-29 15:33:4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广州市品茶微信-广州市上课-广州市品茶渠道。
  这次嫦娥六号承担的挖掘机任务,是公外遥去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背面采样返回。38万公里有多远?如果我们乘坐高铁去月球,控中以300公里左右的国何平均时速,大约需要53天才能到达。解决嫦娥六号任务,世界相当于在38万公里之外遥控一台月球“挖掘机”,难题难度之大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挖掘机中国航天人是公外遥怎么来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呢?

  6月2日早晨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控中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国何预选着陆区。着陆成功,解决只是世界完成了这次月面工作任务的关键第一步,马上要进行的难题采样任务,更为艰巨。挖掘机

  根据嫦娥六号拍摄传回的着陆区影像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地面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迅速地还原了着陆点周围的地貌。还原后的地貌,要求跟嫦娥六号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区完全一致。

  这里也被称为嫦娥六号的“预训练场”。因为落月后,嫦娥六号并不是直接开始取样,而是要先通过在这里进行试验验证,并把操作指令上传到月球后,才开始实际采样。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采样封装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金晟毅拿着一个小本子,一直在反复地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金晟毅:本上记录了我们之前历来所使用的一些经验教训和一些理论依据,对我们的参考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38万公里之外遥控“开挖掘机”,有多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金晟毅:难度其实肯定是非常大的,毕竟也是人类首次,但是熟能生巧,我们都有验证器,在验证器基础上,我们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这种反复演练练习,所以说才会比较有信心去执行这样的任务。

  在这群年轻的面孔中,记者发现了一位熟悉的老航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当时已经年近60岁的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20年来,“嫦娥”工程的每一次任务,他从未缺席。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嫦娥六号去月背采样,都是他最先提出来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到(月球)背面采样,这是世界的第一次。我们中国科学家如果最后能够拿到月背采回的月壤来做科学研究,这将会出很多科技成果。航天的产品有这么一个特点: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我们要次次成功,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

  钻取过程持续了约3个小时,获取了月球背面不同深度的月壤样品。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 王琼:我们是希望获得月壤以下一定深度的样品,并且保持它的层序,科学家们能够对它开展研究,能够研究月面以下的样品的信息更加丰富。

  与钻取不同,表取是使用机械臂,通过表面铲取的方式来采集月球样品,实现多点的自动采样。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十多个表取采集点位。

  这次月背采样,由鹊桥二号中继星提供通信支持。跟嫦娥五号相比,中继星支持地月之间联系的时间,由48小时缩短到40小时。任务时间缩短,也让嫦娥团队要设法提高采样效率,跟嫦娥五号比,嫦娥六号在智能化和自主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马如奇:采样任务从一开始的时候,只要是你发一条指令,然后它就把整个任务都给连贯起来了,然后比如说像我们的触月、采样,然后到放样,整个过程中只需要一条指令把它就全给连起来全部执行了。有很多中间状态的一些遥测参数都不需要人工去判读,智能化的软件在后面就可以判读了,这样的话就效率提高了。

  从月面传回的监控录像上看,表取采样的过程看似波澜不惊,但实则不少操作都惊险万分。表取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贾晓宇:今天出现了一个光线比较差的情况,导致我们准备的A方案实际上当时精度已经达不到要求了。

  贾晓宇在任务中负责的是图像分析和机械臂的精调。尽管做足了各种准备,但降落点月面光线比预想的暗,影响了采样过程机械臂操作的判读。经过反复精调,机械臂的铲挖精度终于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贾晓宇:我当时一点都不慌,因为其实除了那种方法,我们还备了另外两种方法进行调整,只是可能代价是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其实我当时心里是非常有底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金晟毅:虽然说是看起来很惊险万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十拿九稳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做过很多的验证测试,我们可靠性都能达到非常高的一种水平。

  让航天人意想不到的是,表取结束后,月面出现了一个“中”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贾晓宇:最开始选采样点只是根据表面看到的图形选出来的,铲挖的时候再翻出一些新的感兴趣的样品来,然后我们会根据翻出来的样品来动态调整我们采样点的位置,“中”字的斜的收笔和“中”字的头部其实就是这样产生的。本来我们可能除了“中”字之外还会多铲几铲,但是最后发现“中”字的最后一笔形成以后,正好这个样品容器也几乎要满了。各种意外催成了一个“中”字的产生,可能是注定中国要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 Tag:

相关文章

  • “自作孽不可活”的李云迪,其欧洲巡演座无虚席,令人唏嘘!

    从前的李云迪是高高在上的钢琴小王子,在钢琴领域取得的成就,把无数大师都给比了下去。这也让很多人觉得,李云迪是一个极其有魅力的男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有魅力的男人,其实私生活也非常的混乱。在事业巅峰期,
    2024-06-29
  • 颜宁荣获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大公报讯】据中新网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当地时间5月14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5位获奖者。中国科学家颜宁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5月28日举行。  350人候选
    2024-06-29
  • 拉满弓铆足劲 跃上潮头满目“新”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拧紧弦、拉满弓、铆足劲,这是奋进的姿态与决心。中国电研长三角总部、海豪医疗口腔医疗器械总部等一批以新质生产力为主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新引进及开工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注
    2024-06-29
  • 专家建议/清空思绪 给大脑做一次按摩

      “20分钟效应”在理论上是否真的具有解压效果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首席心理专家、浙江昊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翠芳给出了肯定答复。她表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远离压力源,切换场景,有利于积极情绪
    2024-06-29
  • “新中式文旅”火爆 港人沉浸体验中华文化

      图:洛阳水席怎么吃  清明假期,“新中式”热潮从穿搭蔓延到文旅。“此行洛阳,体验到了中式生活美学与文旅的完美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香港博文明道学院校长李志强博士在清明假期陪同
    2024-06-29
  • 9820家企业线下参展第135届广交会第二期

      9820家企业线下参展第135届广交会第二期  截至4月27日,本届境外采购商到会同比增22.1%  本报广州4月27日电记者李刚)第135届广交会第二期27日在广交会展馆落下帷幕,共有9820家
    2024-06-29

最新评论